慶云旅遊寫到:七月夕陽,褪去一天的炙熱,輕柔的瀰漫了整個天際,照著那個安靜的古寺廟,照著那張陳舊的匾額,時間也宛若定格在這一刻。這座坐落於慶云縣的古寺,名為石佛寺,從元代起便紮根於此。相傳有元龍、仁鳳夫妻二人流落於馬頰河畔,搭茅屋居住。某年夏秋之交,天降大雨,洪水氾濫,兩尊石佛和一口巨鐘漂來,停於岸邊。元龍夫婦遂各處募捐錢物,修一小廟供奉石佛。香火鼎盛,佛教弟子募款和社會各界捐助,建造成了一座規模宏偉的寺院,即是石佛寺。飛簷翹角的屋簷,淡灰色的牆垣,靜謐沉睡在這片悠久卻又年輕的土地之上。歷經歲月的變遷,石佛寺於民國82年在仁光、仁蓮二位法師的主持下完成重建,一座座雄偉的建築,記錄著歲月的痕跡,一個個美麗的傳說,讓石佛寺淡雅中更顯得神韻,樸素中更顯得珍奇。
從山門、九龍壁,到鐘樓、鼓樓,從天王殿、大雄寶殿,到念佛堂、方丈樓,整座寺院恢弘大氣而又安寧祥和,裊裊的香火,凝神的禱告,置身其中,感受一種寧靜,一種超然充分展現慶云歷史文化 「笑口常開,笑天下可笑之人;大肚能容,容天下難容之事」。在哼哈二將守衛的山門之後,是高4.5公尺,長12公尺的九龍壁,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。置身天王殿,沉心感受彌勒佛的超然大度,韋馱菩薩的威震三洲,四大天王的神武智慧。天王殿之後的東西兩側分別是鍾樓、鼓樓,所謂的「晨鐘暮鼓」由此而得。其後的大雄寶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,「釋迦」代表仁慈,“牟尼」代表清淨,就像傳說中釋迦牟尼在開悟之後所說,「其哉、其哉,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相,但因妄想分外執著而不能正得」。凝神體會釋迦牟尼佛的仁慈沉靜,十八羅漢的沉思覺悟,聆聽地藏王菩薩「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;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」的誓言,一朵朵蓮花在心靈深處悄然綻放,純淨,虔誠,在芬芳中盛開成最美的天堂! |